2023年12月12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
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等七部门于2023年初,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更是体系化地梳理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标、重点工作。
■2023年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
■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等七部门于2023年初,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更是体系化地梳理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标、重点工作。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试验验证、检验测试等能力建设“。
随着产业加速升级,催生了更多的检测需求,检验测试行业增长迅速。我国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从2018年的2810亿元,2021年增长至4090亿元,至2025年中国市场更有望突破5000亿元。
从检验机构数量及设备产值情况而言,随着我们国家检测行业各细分行业民营化趋势加速推进,我国检测服务行业入局公司数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我国检测检验机构数量达52769家,较2021年增加820家,2022年各类仪器设施数量约957.54万台,较2021年增长6.4%。
检测作为检验品质的手段,从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需求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既有企业采购零部件时,产生的验收试验需求;也有公司制作过程品质控制需求;也存在消费端客户对产品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产生更高要求带来的检测需求。
随着制造业发展的创新,检验测试已经“浸入”到产业全过程,与供应链融合、与产线融合、与“服务型”制造融合,甚至与终端产品使用的过程融合,这都为智能检测装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检测服务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的出现,在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上游”最重要的包含检测设备、测量仪器等,“中游”是各检验测试企业和平台,“下游”主要是工业制造、建筑建材、生命科学等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业。检测服务担任产品质量“守门人”的角色,具体检验测试业务通常会形成相关行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检测与产品质量紧密关联,也为相关产业的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较少,检测设备和耗材进口依赖严重,议价能力低。我国仪器耗材国产起步晚,而高端设备进口依赖度超过90%,国产设备产值仅占全球7%。一方面,国产替代的需求缺口巨大;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智能检测装备技术赶超仍然充满挑战。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检验测试机构7021家,同比增长9.5%;营收达到3228亿元,同比增长16.4%。但规模以上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数量仅仅占全行业13.4%,但营收占比高达78.9%。
注册机构增加、大量企业仍然“弱小”,一方面意味着行业发展机会,需求机会、技术创新机会等,已经逐步被行业“识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竞争的激烈,新入局企业需要更全面的政策、技术、市场支持。
根据《2021年全国检验测试服务业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新兴领域(包括电子电器、医学、材料测试等领域)业务增速加快,营收同步增速超过20%。但传统行业(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环保)等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2016年的47.1%下降到2021年的39.3%。随建筑行业的持续低迷,未来传统行业占比可能会进一步下跌。
随着“质量强国”建设的逐步深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行动的推进,以及全产业链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智能检测产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未来,检测服务将更加深入到产业链的所有的环节中去,成为质量强国建设最有力的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