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在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释放鲜明信号,将推进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记者驱车行驶在广深高速,经过深圳、东莞、广州时,只见沿途密集的大科学装置、大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勾勒出连续4年居全世界创新指数第二位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轮廓。岭南大地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正有力牵引相关产业链向着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在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2023年,东莞实现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产值增长13.3%,扭转连续3年下滑态势。东莞智能手机逆境突围,靠的是对AI等前沿技术的前瞻布局。
今年年初,东莞市政府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出台“一业一策”举措,进一步支持头部企业组织“智能移动终端+AI”等创新,聚合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
“广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认识早、行动快。展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郭跃文说。去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实现全国“七连冠”。
广东新质生产力培育态势如何?近日发布的《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新质生产力全过程创新链逐步形成,广东新质产业链已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三大赛道形成较大竞争优势。
“我们聚焦镜片材料、检测设备、镀膜工艺三大‘卡脖子’问题,与国内校企合作研发,成功打破国外品牌垄断,成为全世界安防镜头行业龙头。”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品光说。
在小鹏汽车广州工厂内,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智造生产线令人赞叹。“我们从始至终坚持走全栈自主研发路线,以高饱和的研发投入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变革。”小鹏汽车助理总裁胡逸宁说。
近年来,广东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持续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品、新业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占全省GDP比重已超四成,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广东通过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约1500家,形成稳固的创新主体“金字塔阵列”。
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表示,广东将在6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大胆闯、放手拼,下好先手棋、构筑新优势。
今年2月底,中新肿瘤防治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医学中心(简称TMC)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揭幕。“TMC将搭建从科研到临床应用的桥梁,通过与国际科学家和机构合作,让创新产品更快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TMC海外负责人周永晖说。
广东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坚持把创新落在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一方面,凝聚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打造一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王牌军”。目前,广东已初步构建起以深圳、广州两大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为支撑的多层次实验室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徐涛介绍,广州实验室持续开展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已在呼吸系统传染病、高端医疗设施等方向实现了高质量成果。
成果转化同样需要“王牌军”。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术中手持式伽马相机、国家病理标准数据库等一个个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即将从实验室迈向广阔市场。
另一方面,广东持续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制的“广东实践”,推进“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璀璨行动”等工程,同时面向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完善从源头创新、技术攻关到产业应用的创新支撑体系。
拥有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市场的广东,通过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正聚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我们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构建了基金、大学、平台、园区‘四梁’,以及制造、设计、封测等‘八柱’,配备一系列战略专项,已取得一些新突破。”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介绍,2023年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实现盈利收入2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如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不足、高新技术赋能制造业不充分、科技‘变现’能力不强等。”杨军表示,广东各地正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通束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在东莞市的20个专业镇、园区,活跃着100多支来自东莞理工学院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小分队。在许多高校竭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时,这所扎根“世界工厂”的应用型大学则在思考创新“最先一公里”的问题。
“产业科学技术创新是一个试错型的创新过程。”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说,为减少创新的盲目性,该校已与东莞85%的镇街园区达成合作,深入1800多家企业,提炼出一系列产业急需的“真问题”;同时成立专门机构,帮企业对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平台,推动“科技集群+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创新型人才不足,是新质生产力育成的卡点。在中山大学,有一支平均岁数仅20多岁的研究团队,最年长的带头人王猛教授也仅37岁。这样一支年轻团队,却做出了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重大成果项目——“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首次发现”。“要得益于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推动。”小组成员孙华蕾说。
为破解基础研究人才育成卡点,近年来,广州实施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全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近3年已支持4544名青年博士勇闯科技前沿。“广州将逐步优化人才成长生态,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说。
一年来,广东已陆续出台为科研人员“松绑”、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等重大改革举措,使人才金字塔更坚实、企业创新主角地位更稳固、市场作为创新“加速器”的动能更强。(郑 杨)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化的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所有的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杨振清和记者说,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解决方法,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完整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一处“百姓健身屋”,群众在健身。利伯曼说,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再有太多活动,但保存能量的进化本能任旧存在,因此不想体育锻炼“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一段时期,维生素D被说得像是一种“灵丹妙药”。一个世纪前,人们开始用维生素D来治疗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儿童疾病,会导致骨骼脆弱和变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月13日,由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大赛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赛。
12日,中国海油公布消息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人工智能可落地场景非常多,从挖掘客户痛点需求,到提供完整端到端的技术、产品、平台方案,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未来,我们将持续努力,让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
未来,我们计划在天津建立一个气象中心,用我们自己的数据,为全世界用户更好的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
生态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前不久,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作为科普场馆类入选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学技术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