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检验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进一步了解检验测试机构如何保障电子商务商品质量提升以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撑,日前,记者参加了市场监管总局以及中国质量报刊社在杭州举办的“走进实验室”媒体行暨“质量安全零距离”体验活动。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纤维含量检测员陈淑敏在向走进实验室的记者介绍检测的相关指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苏兰/摄
在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纺织纤维鉴别实验室,纤维含量检测员陈淑敏时而在显微镜下认真检测一块服装面料纤维含量;时而再用镊子加起一小块纺织面料用微火点燃掐灭,时而鉴定纤维的味道;时而在一张四组分纤维含量定量分析试验原始记录单填写记录。
“近一段时间比以往更忙碌,每天完成的检测数据非常多,对抽检样品进行集中检测。我们小组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检测200-300余批样品……..”陈淑敏跟同事每天忙碌着出具的检测报告是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实验室内,检测人员在认真检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苏兰/摄
陈淑敏所在的实验室只是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中的一个缩影。而检测院如何保障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呢?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副院长马东伟告诉记者,检验检测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涉及科研创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基础之一。检验检测作为质量技术的基础,在维护质量安全、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全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和伪造、冒用、买卖证书或者标志等行为。作为公益性检验测试的机构,如何在竞争如林的对手面前保持优势?
“我们始终坚持将高质量作为立院的根本,通过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市场的认同。我们院从来没有出现用户投诉检测报告质量问题。”马东伟自豪地表示。
马东伟进一步表示,按照国务院最新的检验检测机构改革要求,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划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意味着检验检疫检测技术机构可以面向社会提供检测服务。以执法保障为根本,以市场竞争谋发展,是当前检验检疫检测技术机构发展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随着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不断深化改革,国内外检测机构林立,市场激烈竞争日益激烈,面对重重困难,唯有迎难而上,创新图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开拓创新,用“互联网+”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汇集、集约配置、高效利用政府、企业等各方的检验检测技术资源,服务质量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创新创业”,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了共享实验室与服务平台。
“平台以杭州地区企业为主体服务对象,针对企业原料把关、设计研发、工艺改善、过程管理、成品控制等各环节中涉及的产品质检成本高、效率低、便捷性不强、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归集杭州地区主要检验检测机构信息、仪器设备信息、技术专家信息,通过检验检测业务在线办理实现检验检测‘一次都不跑’,通过设备预约共享、专家互动交流推进检测技术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检验检测实验室信息集中分布、智能检索优化检测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协调配置。”马东伟介绍说。
在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实验室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世界做先进的实验室以及检测方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苏兰/摄
那么,具体是如何操作呢?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充分考虑块状产业或供应链上的企业需求,通过行业分布调研、企业面对面动员,稳步推进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记者走进实验室发现,开放实验室在开放共享区域统一挂“社会检测资源开放共享实验室”,统一上墙公布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共享流程图和开放共享服务信息,通过评价确认、信息公开等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共享实验室的作用。
“平台设置检验检测业务在线办理和检验检测技术资源共享两大功能板块,其中检验检测业务办理板块分设了业务在线受理、检测进度查询和报告查询下载三个子板块,平台通过与技术机构内部业务系统关联,实现检验检测业务线上受理、检验报告进展程度全程可追溯查询、检验报告可以电子格式下载、分发、传递。全面支撑以线上业务办理+线下样品快递的服务模式。”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分设了检验机构查询、仪器设备共享和技术专家共享三个子板块。汇集在杭技术机构、部分企业的仪器设备和专家人才资源,实现仪器设备场地预约、技术专家咨询等功能,以线上申请、线下实施为主要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公益性检验检测、设计研发、标准验证、计量测试等共享服务。
据马东伟介绍,共享实验室服务平台目前已归集共享设备3637台套,“你身边最专业的检验机构”12家,包括5家政府实验室、1家第三方实验室和6家企业实验室,平台现有注册活跃企业用户129家。可在线类,涉及建材、电器、化工、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完成在线余批次,报告查询下载3500余批次,自5月下旬以来累计访问量27125余次。
推动企业内部实验室开放共享,有利于推动实验室的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强行业上中下游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马东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