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汽车智能化趋势愈发迅猛的大环境下,智能座舱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领域。其中,多屏联动功能凭借为驾驶者与乘客带来的便捷体验,成为了各大车企产品宣传的一大亮点。可你是否深入思考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屏幕互动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复杂且严谨的测试流程与指标体系来确保其稳定、高效运行呢?
多屏联动测试:对于配备多个显示屏(如全液晶仪表盘、中控大屏、副驾娱乐屏、后排显示屏等)的智能座舱,重点测试各屏幕之间信息同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例如,在切换驾驶模式时,仪表盘与中控显示屏的显示信息应实时、一致更新;导航信息在中控显示屏和 HUD 上的显示应协调统一,避免信息冲突或误导驾驶员。
测试方法:在智能座舱的多个显示屏(如中控屏、全液晶仪表盘、HUD、副驾屏等)上同时显示相同的信息(如导航路线、车辆行驶状态信息),通过时间戳记录各显示屏上信息更新的时刻,计算信息同步的时间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断改变内容信息(如调整导航路线、切换驾驶模式),观察各显示屏信息同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测试指标:信息同步时间差,要求各显示屏之间信息同步的时间差极小(如不超过 100ms),以避免信息不一致使用户误解;同步准确率,在多次信息更新测试中,计算信息同步准确的次数占总测试次数的比例,同步准确率应接近 100%。
测试方法:模拟用户在不同显示屏上进行交互操作,观察各显示屏之间的协同响应情况。例如,在中控屏上设置导航目的地后,检查该信息是否能自动同步到 HUD 和全液晶仪表盘上,并在相应位置显示导航指引;在副驾屏上操作音乐播放暂停功能,检查中控屏和车内音响系统是否能同步响应。同时,测试多屏交互过程中是不是真的存在操作冲突或异常情况。
测试指标:交互响应时间,从在一个显示屏上进行操作到其他显示屏做出相应协同响应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短(如不超过 500ms);交互协同成功率,在多次交互协同测试中,计算操作成功实现协同响应的次数占总测试次数的比例,成功率应达到较高水准(如 95% 以上)。
在不同硬件配置下,多屏联动功能正常运行的硬件组合数量占总测试硬件组合数量的百分比,就是硬件兼容性覆盖率。一般要求该覆盖率达到 90% 以上,这样多屏联动功能才能适配多种常见的硬件配置。
在不同操作系统版本和第三方应用程序环境下,多屏联动功能正常运行的测试案例数量占总测试案例数量的百分比,即软件兼容性通过率。该通过率需达到 95% 以上,系统与各类软件才能实现良好的兼容性。
智能座舱多屏联动协同性的测试方法与指标体系,犹如一套精密的质量把控系统,全方位保障着多屏联动功能能够为用户所带来卓越的使用体验。下次当你坐在智能座舱中,尽情享受多屏联动带来的便捷与乐趣时,不妨回想一下今天所了解到的这些幕后测试内容。
通过解决各类实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为提升智能座舱多屏联动的稳定性、流畅性、兼容性和用户满意度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持续发展,北京沃华慧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将不停地改进革新测试方法、完善指标体系,继续在推动智能座舱技术进步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为众多购买的人带来更优质、更智能的驾乘体验。对于智能座舱多屏联动,你还有哪些独特的见解或有趣的体验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咱们一起探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